灃河蝶變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個小長假,大家都想著出去轉轉,我卻不想湊熱鬧。
小妹來電話說:“哥,去附近轉轉吧。”我問:“去哪里?”小妹說:“去灃河公園轉轉吧。”“那有啥轉的,原來去機場上班,經常路過灃河,那里垃圾成山、污水橫流、兩岸荒草叢生……”我不屑地說。“現在可不一樣了,你去了就知道了……”小妹清脆而堅定地回答道。
我半信半疑地和妻子乘地鐵6號線與大妹、小妹在西北工業大學站會合,再換乘5號線,在文教園站出地鐵站,走了約莫七八分鐘便到了灃河邊上。
目之所及,果不其然。
一
清澈的灃河水緩緩地流淌著,水面上不時有野生鳥兒撲棱棱扇著翅膀。灘面上金鳳凰、卡羅拉、大花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等各色花兒成片成片地開著,一對看上去80多歲的老夫妻蹲在花叢中,正忙著相互拍照;岸邊茂密的樹林與茸茸的草坪相互交織、滿目蒼翠,晨練者沿著岸邊的紅色小道奔跑著,游客有的在草坪上跳舞、打球、吼著秦腔,有的在地上架起了小帳篷、支起了小火爐,一家人愜意地享受著美味,孩子們歡聲笑語在四周盡情玩耍……看著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在心中贊嘆,灃河的密林綠地成了城里人的逍遙之地。
眼前這意想不到的改變,不由得讓我撥通了朋友的電話,我問:“這灃河咋變化這么大?”朋友在灃東新城上班,他笑呵呵地說:“你算問對人了。2014年,西咸新區全面建設啟動后,灃河綜合治理提上日程。政府對垃圾、污水進行了綜合治理,以‘柔性治水、生態治河’為理念,保留河道內的自然形態和原有生態濕地景觀地貌,‘隨彎就彎’,力求達到‘雖有人做,宛自天成’的效果。現在,灃河的水質已連續保持在地表水二類,灃河內的魚類也越來越多……”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不僅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居民是否能夠暢快呼吸,高樓大廈間是否有干凈的河水和養眼的綠意。
不出城就享生態之美,居鬧市樂花香之怡。對于灃河兩岸和西安人而言,這舒適又方便的生活像是做夢一般。
灃河,成了生態河。
二
提起灃河,家住西安、在咸陽機場上班的空中交通管制員李先生說:“過去去機場上班,過了灃河感覺才走了一半,現在感覺過了灃河就到了。除了橋多了,路好了,多種交通工具便利了,更重要的是西安咸陽連成了一片,灃河、渭河的綠色養眼,讓人不知不覺就到機場了……”李先生不只是嘴上贊美灃河好,早在5年前,他和家人就在灃河邊上買了房子,同事們相信李先生的眼光,都紛紛在灃河邊上置了業。轉眼,這里的房價已翻了近一倍,說起這些,李先生有些小得意。
灃河生態的改變,讓人們由過去的背水而居,轉變為向水發展,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灃河經濟帶煥發出奕奕神采,灃河沿線正成為新的產業優勢聚集區。
今年6月1日,在西咸新區規劃館、城市會客廳,講解員自豪地向“春灃十里、多彩西咸”采風團的作家們介紹著西咸人的夢想:“灃河在西咸新區境內長達26.6公里,沿線有太平遺址、豐京遺址、鎬京遺址、阿房宮遺址、建章宮遺址、沙河古橋遺址等12處重點歷史遺存,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西咸人提出建設‘十里灃河文旅帶’的構想,西咸新區以灃河全段為主軸,以南起昆明池、北至灃河三號橡膠壩約10公里的文旅項目聚集區為核心段,輻射灃東新城、灃西新城和能源經貿區,正在對灃河沿線的華僑城歡樂谷、絲路歡樂世界、昆明池、‘詩經里’等40多個文旅資源和項目進行整合提升……”
現在,這里已擁有1個高鐵站,3條地鐵線,1條智軌,近20條景區公交線路。隨著西咸一體化的加快建設,“十里灃河文旅帶”已成為充滿活力、常住人口快速聚集、多重產業加速布局的城市新區。陜西文化藝術博物館、陜西文學館等文旅項目正加速推進,文旅演藝集群、民俗酒店集群、博物館集群、體育運動集群、研學體驗集群、露營基地集群和夜間休閑娛樂集群等正加快形成。一日游、二日游、主題游,全要素旅游服務體驗與多業態旅游產品競相推出,多元消費體驗的沉浸式、融合式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已初具規模。
灃河,曾是《詩經》的孕育、誕生之地。今天,在“詩經里”,以灃水生態環境為依托,以文化創新為引領,以詩經主題文化為核心的獨具特色的詩意小鎮,已成為灃河的一張亮麗名片。《詩經》所體現的風物、民俗、音樂、人物等元素,在這里轉化為國風廣場、鹿鳴食街、關雎廣場、小雅書社等一系列與《詩經》相對應、相融合的建筑、景觀,還衍生出沐手抄詩、簪花祈福、禮樂和鳴、曲水流觴、月夜放燈等五大詩意生活方式,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詩經文化和度假休閑相結合的風雅生活體驗場所。
灃河,成了發展河。
三
昆明池,為當年漢武帝訓練水師而建,唐文宗年間池水逐漸干涸。作為昆明池的重要水源地,灃河生態和水質的極大改善,無疑為昆明池恢復其歷史風貌提供了重要保障。
昆明池·七夕公園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修建于漢唐昆明池舊址上,成為連接歷史與現代的橋梁。
一個秋日的周末,我在昆明池遇見了一群畫著“梅花妝”、身著唐裝的窈窕淑女,正手持紙扇婀娜多姿地聚在湖中心的連廊上誦讀著唐詩,這讓我不禁想到了以“梅花妝”獲得當時女性效仿的一代奇女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因獲罪于武則天,被賜黥刑,為了掩蓋額上的黥刑印記,上官婉兒就在印記上畫了朵梅花,宛如在額間盛開了朵嬌艷的奇花。上官婉兒沒想到的是,一時間,這種極富創意的“梅花妝”成了宮廷以及民間最時髦的裝扮,引領了大唐女性的時尚風潮,甚至千年后的今天,人們仍能在大街上,在各類游園活動中,在各類時尚舞臺,在影視劇中看到這種凸顯女性之美的靚麗裝扮。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雍容開放的大唐為女性創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存空間,使女性有機會在歷史的舞臺與男性一較高下,大放異彩,形成唐朝獨特的人文風貌。
公元709年初,一場賽詩會為昆明池增添了不少熱鬧,在唐中宗的號召下,群臣上百人應制賦詩,參加了這場賽詩會,上官婉兒正是這場賽詩會的裁判官。在昆明池的高高彩樓上,上官婉兒品評百人詩稿。要知道,在唐朝這個以文取仕的朝代,要想在詩壇上獲得認可并非易事。“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水中看樹影,風里聽松聲”“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隱隱驪山云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上官婉兒以對詩歌的獨特視野、立意和表達,表現出與宮廷詩截然不同的清麗文風,直接影響了當時社會上層的詩歌創作,對唐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上官婉兒輔佐武則天、唐中宗的三十多年間,她掌管和起草皇帝的各項詔令、批閱百司奏章、參決軍國大事,開啟了她“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的傳奇人生。
如今,從昆明池向北30多公里,位于空港新城的上官婉兒墓,依然能讓人觸摸到消散于歷史中的一卷大唐風華,感悟沉淀在我們血脈中的多姿文明,讓人們更真實地了解這個中國古代史上風華絕代的女子,也讓人們透過她的一生去窺見那個斑斕多彩的大唐時代。
昆明池·七夕公園的建設,不僅對西安水系治理、涵養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為市民和游客觀光旅游、休閑娛樂帶來了福音,也為昆明池周邊村民帶來了實惠。保潔員小楊就住在昆明池邊上,是村上有名的貧困戶。昆明池·七夕公園建設時,在政府的關照下,他一直在工地上打零工,昆明池·七夕公園建成后,他成了保潔員,小楊對這份工作極為珍惜,每天都將自己負責的區域打掃得一塵不染、干干凈凈。他說:“家里人有在昆明池做保安的、有當講解員的,工作環境美、收入穩定,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了。”
灃河,成了幸福河。
站在灃河東邊第一橋玻璃棧道上,俯瞰灃河緩緩匯入渭河,這條古老的河流正成為大西安老百姓的生態河、發展河、幸福河,在新時代煥發出奪目光彩。
時間:2023-10-0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塔下買書記
- 知道萬松老人塔很久了,覺得不過就是一座古塔罷了。偶然讀了施康強先生的一篇《磚塔胡同》,才知道這個胡同便是因此塔而得名。
- 10-05
- 灃河蝶變
-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個小長假,大家都想著出去轉轉,我卻不想湊熱鬧。
- 10-05
- 唯有香山依舊
- 在北京的所有公園里,我對香山公園情有獨鐘。當年從北大荒回家探親,哪怕時間再短,我必會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園。
- 10-05
- 消失的西游記宮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學演講。因為行程安排較為寬裕,作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麗
- “輕羅小扇撲流螢”,曾幾何時,夏天的標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還有螢火蟲,而現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螢火蟲幾乎絕跡。
- 10-05
- 大榕樹
- 在我國南方地區,有村落的地方,幾乎都有榕樹。一棵大榕樹,就像是一個村莊的圖騰。
- 10-05
- 東北虎的邊界
- 中國成語、俗語中,與老虎有關的還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為虎作倀”“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犢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頭格
- 厚厚的雨云壓在頭頂,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來。對面山上的云是粉狀的,青白相間,風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