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中國芯可真厲害!”這是我讀完《我的中國芯——會說話的芯片》的第一感受。
這幾天,書中由中國芯片化身的“小芯”帶著我走進了芯片的世界,在它和“鐵三角”趣味交談中,我大致了解了芯片到底是什么,芯片的作用以及芯片是怎么制造出來的。盡管芯片只有拇指蓋大小,卻是我們的“國之重器”,小到智能家電、手機和汽車,大到航空火箭都離不開小小的芯片。現在,我每次看到我的智能電話手表,總有一種想把它拆開來研究的沖動。
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芯”的誕生了,一個小小的芯片里面居然有著幾千萬甚至數百億的晶體管,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它的誕生分為了芯片設計與芯片制造兩個環節。芯片設計是確定“小芯”身體里的“結構圖”,芯片制造則是根據結構圖用疊漢堡的方式一層一層將材料疊加起來,最后經過“出生體檢”,健康的“小芯”才能被裝在殼子里,有瑕疵的就要面臨報廢處理,這可太不容易了。
媽媽告訴我說,其實芯片制造比我想象中的困難得多,不是簡單的文字能描述清楚的,它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命運”,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核心技術還有待提升,如果有所突破將會是中國在芯片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我聽到這里,心里有種不想輸給別人的感覺,想著我一定要發奮學習,為祖國的科技創新事業做貢獻,我的祖國一定會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