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多美好
在浮躁中尋找安靜,是一種奢侈。
昨夜的清風是涼涼的感覺。大概是下午飄走的那片云朵,把雨留到了別處,只勻給我們這里些許的風兒。也罷,在夏天的燥熱中,有一襲清風吹拂,也算是一種福利。
我喜歡夜間在小區的草和樹中穿行,況且還有清涼的風來作伴。繞過那一灣淺水,踏上臺階上的青石小道,我享受著溫柔枝椏的撫慰和青草花香的浸潤。就這樣慢慢地走著走著,沒有嘈雜,沒有喧嘩,只有天上的月和不知從哪飄來的娓娓的曲。有時就坐在樹旁的椅子上,望著天空,看著稀疏的星斗發呆。此時,似乎腦子里沒有一絲纖塵,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知在看什么。就這樣享受著自然的安然與寧靜,仿佛心靈被這寧靜給熨平了一般。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林立的高樓,遮擋住了遠眺的視線,使我的這份寧靜,不能感染遠方無際的原野和山川。
享受寂靜的夜,往往放松思緒信馬由韁地馳騁,是否“蒙太奇”的理論,就是在這樣無序的切換中誕生的?也許此時大西北寂寞的公路上,有一輛車子在寧靜的夜里馳向大山的深處。也許在廣袤的草原上,馬頭琴悠揚的旋律正伴著少男少女的愛情在星空下流淌。也許大漠駝鈴在漫漫黃沙中,沿著那條留下滄桑印記的古道鳴響。也許在群山包圍之中,那泓藍藍的湖水在安靜中演繹著另一段傳奇。靜謐中的美好,就像是蜜,有一種不張揚的甜,有一種綿綿回味的韻致。這又讓我想起英談來了。
我在想,是什么定力,讓這樣一個石頭壘成的村寨,在幾百年上千年的滄桑歲月中得以完整存留的?是安靜!我曾經問過村里人,通往村里的公路是什么時候修的。他們說是1996年,也就是說在二十年前,才有了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進山的道路,F在的這條路是三年以前加寬了的。可以想象,在二十年前,從這里要想走出大山是多么的艱難。然而,也許就是這種艱難,成全了這個小山村的安靜,是這份安靜,保留了這份歷史的遺存。這樣說來,這安靜是多么的美好!
聽村里人說,有北京的兩個畫家,在村里租了幾間石頭房子。在這里租房子,價格不貴,就是通訊的信號太弱,沒有辦法上網。不過他們不在乎,他們需要安靜的環境,需要寫生的素材,這兩個條件在英談都可以得到滿足。不過,我去過英談兩次,如果說去體會古石寨的魅力還好,要是去那里尋找安靜,過去可以,現在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打破大山深處的寂靜,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村里人欣喜于這種喧囂,因為這種喧囂給他們帶來了財富。比如,他們興奮于那些石頭小院的人來人往,興奮于農家樂飯店的野味飄香,興奮于那一籃一筐的核桃、柿餅、花蜜換成了不菲的鈔票。不過,隨著這喧囂的沖擊,曾經的那種和諧、信任與淳樸,似乎也在悄悄地稀釋。當然,我更擔心這份歷史的安靜被現代的喧囂所吞噬。
這里的山民,曾經瞪著迷茫的眼睛,不明白那些城里人,放著高樓大廈不看,干嘛要到大山里,看這些狹小逼仄的破舊石屋呢?其實,他們不明白,那些城里人,過去的腳下,也曾有過這樣的景致,當高樓大廈代替了那些景致,他們又懷念起曾經的純粹與寧靜,這就是他們到這里來的原因。
打破安靜是容易的,回歸安靜卻很難。
現代人似乎疲憊于都市的浮躁,更愿意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土,讓那顆飽受“熱鬧”洗禮的心停泊在寧靜的港灣。他們或隱于大山,或泊于海邊,或寄心靈于暮鼓晨鐘,甚至于飛往海外的藍天白云之下,都是去撫平壓抑與焦慮。這又讓我理解了陶淵明為什么勾勒出一幅桃花源的美景了。也許他想撥開社會浮躁的幕布,去尋找理想中的自然與安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老夫子從幻化的美景中回到現實,無論如何也找不回他理想中的桃花美景了。他享受了自己描繪的美好與寧靜,也無奈于現實的浮躁與孤獨。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所在!
安靜給了人們咀嚼與回味生活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淺斟慢酌,也許才會體驗出生活本來的幸福與甘美!這樣想來,安靜,該是多么的美好!
時間:2025-06-2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日記推薦
- 寂靜的豐美
- 喜歡閱讀的人,大多是安靜的,或者說,有一種安靜的能力。尤其是讀書入境之人,一如老僧入定,乍看猶如呆傻小兒,一臉“不知今夕何夕”
- 06-25
- 安靜多美好
- 在浮躁中尋找安靜,是一種奢侈。
- 06-25
- 踏青
- 春回大地,草長鶯飛。田間的青草綠油油鋪開著……
- 06-25
- 秋之味
- 我站在窗前,聽秋風在呼嘯。楓樹葉飄飄然然地從樹上落下,又十分安穩地著陸,也有一些身軀較為輕盈的,則隨著風的腳步在空中蕩漾,久久
- 06-25
- JK羅琳經典語錄
- It is the quality of one’s convictions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not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 06-21
- 迷失在畢業季里的我們
- 又到了畢業季,小學生忙著打王者,中學生忙著談戀愛,高中生忙著分手,大學生忙著找工作。
-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