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讀后感600字
鍘刀下的紅
——讀《劉胡蘭》有感
闔上書頁,微風拂來夏日溫熱的氣息,指尖摩挲著扉頁上“劉胡蘭”三個字,我想她的一生大抵應是梅花相伴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胡蘭還沒有到5周歲時就敢一個人去給爹和爺爺送飯,大家都說這娃兒長大以后肯定膽子大。
幼年喪母的灰暗經歷并沒有壓垮胡蘭,相反,就如那笑傲寒霜的紅梅,艱苦的生活磨礪了她堅韌不拔的品性,造就了她與同齡人相比更為成熟的心智。在入黨誓言中她說 :“……我一定聽黨的話,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這份誓言,她終以生命捍衛、予一生作答。
1947年,因叛徒的出賣,鍘刀落下,紅梅入泥,劉胡蘭的生命定格在了及笈之年。之前讀泰戈爾《飛鳥集》時,曾看到過一句話,“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時只覺這句子很美,但細細品味時又覺抽象,如今倒有了最適配的生動具象。劉胡蘭的一生如夏花般短暫,卻比夏花更為絢爛。故事的開頭,她是中華寒冬中的一支梅,在霜雪嚴寒中傲然枝頭,成為中國革命最艱難時代的一抹亮色,絢爛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最動蕩的歲月。故事的結尾,她燃盡全部的生命,如紅梅隨風飄落,“化作春泥更護花”,以自己的身軀鋪就中國通往春天的路。
劉胡蘭的故事句點落在了1947年,但中華兒女的英雄故事從未停止。后來,又有千朵、萬朵紅梅開了,綻放于中華民族的大地上,繼承劉胡蘭等革命烈士的前志,引領著數億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走向了全面小康。
山西省文水縣是革命烈士劉胡蘭的家鄉。在距縣城不遠的劉胡蘭紀念館前,一座宏偉的紀念碑靜靜矗立,伴隨著屢屢梅香,“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時間:2023-11-1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劉胡蘭》讀后感600字
- 闔上書頁,微風拂來夏日溫熱的氣息,指尖摩挲著扉頁上“劉胡蘭”三個字,我想她的一生大抵應是梅花相伴的。
-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