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逆襲者
靜靜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的風景,翻開這一頁,讓書香充盈靈魂,芬芳此去經年。
他有才華、有抱負,竭盡全力造就了“晚清中興”,然而他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窮其一生,并未能扭轉歷史洪流的方向。在學完近代史后,我對這位倍受爭議的晚清“第一名臣”起了興趣,歷史課本上的記載遠遠不夠我去了解,便尋來了《曾國藩傳》探究一番。
曾國藩少時并沒有表現出任何天賦異稟之處,資質平平,這個“笨小孩”在學習上非常刻苦,他堅信:“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讀書不取巧、不偷懶,任何不懂的句子,絕不輕易放過,每每因此進入了思考的狀態,正是這種看似笨拙的治學方式,帶來了扎扎實實的學問,不留遺弊。歷經數十載“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生涯,終于成功逆襲。
學成之后的曾國藩成為一名心系天下的的儒將,一直秉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以至于被后世稱為:“古今第一完人”。
曾國藩非常重視家風的營造,把儒家的“修齊治平”作為自己的目標。他曾經對兒子說:世界上的人都希望子孫做大官,我不希望,但愿做“讀書明理之君子”。意思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明理,然后做君子,而不是為了追求名利。他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成就大的事業,但是人人都能通過努力學習成為一名正直的人。他把道德修養看得高于社會地位。因此我也理解了:“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幅名聯。
曾國藩在“治國平天下”的仕途生涯中也創下了豐功偉績。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已屆窮途末路。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曾國藩不遺余力。他開始意識到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的重要性,1861年秋天,曾國藩終于在安徽安慶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的兵工廠——安慶內軍械所。雖然安慶內軍械所規模小,裝備有限,但依然生產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如中國第一臺蒸汽機、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除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還與李鴻章一起,創辦了中國最大規模的江南制造總局,并派人到外國購買成套“制器之器”。后來他還聯合李鴻章奏請朝廷以官方的名義,派遣一批幼童到美國留學。最終朝廷派出了120名中國孩子遠赴美國留學。他所領導開展的洋務運動開啟了清朝富國強兵之路,達到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
曾國藩不僅有心系天下的大格局,還是慧眼識珠的才能。左宗棠、李鴻章都是他發掘并舉薦的人才,后來都成了國之棟梁,正是這些人努力,使得國內環境基本安定、洋務運動蓬勃發展,讓危機重重的晚清出現了最后一次“中興”氣象,后世稱之為“同光中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曾國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曾國藩志存高遠、嚴于律已、鍥而不舍的品格,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