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樓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一首幽幽的小詩夾雜著絲絲哀怨悠然響起,蕭蕭的古樹,凄凄的月光,隱隱間一幅紅塵百態的畫卷緩緩展開。曹雪芹,一代巨匠,心為筆,血為墨,以絕美的文字凝聚出文學巔峰,苦情巔峰,悲涼凄美《紅樓夢》。
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早年間,仗著家中頗為富有,在南京江寧織造府過著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直到曹府發生巨變。雍正六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從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漸衰落。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以堅韌的意志創作出了“字字看來皆是血”的《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巨作不同于《西游記》濃濃的神話色彩,其主要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曲折愛情故事為主干貫徹全書,同時延生對黑暗封建社會的批判,讓讀者初讀不然,細讀方味。《紅樓夢》中紅塵百態,卻處處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落敗的賈府如落敗的曹府,花下吟辭的林黛玉抒發的不正是他自己的情感嗎?或是如此,曹雪芹對林黛玉有著一種偏愛,“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在曹雪芹一支生花妙筆下,一個略顯病態,如風雨中一朵鮮花般嬌弱貌美的女子形象雀然躍于紙上,印于心中,讓人忍不住憐惜。
林黛玉不僅顏如玉,卻還有滿腹經綸。元妃省親時要求其他人各作一首四句詩,卻唯獨要賈寶玉作四首五律詩,寶玉便做了《有鳳來儀》、《蘅芷清芬》、《怡紅快綠》,可最后一首卻毫無思路。林黛玉見狀做了一首《杏簾在望》來幫寶玉。詩的前六句描繪蘅蕪苑清凈芬芳、草綠花香、輕煙冷翠、曲徑回廊、風光迷人之景色;后兩句是用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意境對比襯托,更顯蘅蕪苑春色優美,這首詩更是得到元妃的贊賞,稱是四首之冠。這樣一位才貌并俱的女子在感情上卻不盡意。
在賈府中她遇到了一生的他,廳堂上,明是初見的兩人卻心有靈犀地感覺對方似曾相識,為后來的相戀埋下情愫。可是封建禮教下他們終究不能相守,無可奈何的黛玉只能終日與愁苦相伴,望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飽含了黛玉的哀怨和對世態炎涼的感嘆。“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美麗的花兒在黛玉的眼中卻是另一番傷感,郁郁寡歡的她,積郁成疾,在寶玉和寶釵的大婚之時悲憤而死。一代佳人便香消玉殞。在很多人看來身為美人,才女,大家閨秀的林黛玉應當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姻緣,事實上她卻為情而死,讓人唏噓不已!
但她真的死于悲憤嗎?不,不是。殺了她的是黑暗的封建禮教。因為在封建社會中她想自己掌管婚姻,是個異類。《紅樓夢》這部作品看似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但是書中卻處處透露出對封建社會的憎恨,揭示了種種的病態。經歷過起伏跌落的曹雪芹自然深明,《紅樓夢》便是他對民主的呼喚,對千千萬萬被拉入深淵的人們的惋惜吧。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時間:2023-07-04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血紅樓
-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 07-04
- 《保衛延安》讀后感400字
- 縱觀歷史長河,無數位英雄為人民奉獻自我,無數位偉人為夢想而追逐。是他們,令我們的祖國強大無比。
- 07-04
- 一世春秋,夢落紅樓
- 人生悲喜如同幻渺,古往今來不過“一夢”。凡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清代康乾年間的《紅樓夢》不得不說是眾多明清小說中的翹楚。
- 07-04
- 《貓城記》讀后感800字
- 在中國相比于《駱駝祥子》老舍的另一本書《貓城記》就顯得寂寂無名,但在國外《貓城記》卻與《駱駝祥子》并駕齊驅。
- 07-04
- 《彼得·潘》讀后感800字
- 全書主要講的是彼得·潘帶著小女孩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約翰、邁克爾飛往“烏有島”——孩子們思想的樂園,帶他們去開闊眼界。
- 07-04
- 重返狼群讀后感800字
- 我成為了“我”,合上書頁,不禁感慨萬分。《重返狼群》這本書是真人真狼真事,它的情節令多少人的情緒跟著變化,內心思緒萬千。
-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