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鄉年鑒》讀后感800字
自然之美,自然之哀
《沙鄉年鑒》讀后感
“我們當下的大而美的社會,像一個憂郁癥患者,為自己的經濟健康而憂愁,反而失去了維持健康的能力。”
這是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總結出的一個結論,他被譽為“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他在序言中說:“沙鄉年鑒講了我和家人在沙鄉的小木屋過周末的有趣見聞,記錄了沙鄉一年風景的文章集;隨筆—此處和彼處是作者在北美大陸漫游時寫下的見聞,它們為自然保護主義提供了有力的證明;結論,展示了我們這些不同意見者的觀點,并加以盡可能多的邏輯推理過程。”
沙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著許多我們不太常見的動植物,如臭鼬、小鹿、水貂、山雀等,它們遠離現代的喧囂,自由自在活于“世外桃源”。但是現在的沙鄉農場,被人類攫取了土壤的所有價值,然后被人類社會無情拋棄,作者在描寫環境優美的同時,也用比較冷靜的筆觸表達了對現實環境的不滿。
如果前兩個部分描述的是自然的美,那么結論就是作者為現在的自然環境伸張正義:游客、獵人肆意獵殺動物,土地過度開發,現在化作業對環境的破壞等。這是,我仿佛知道了什么。
環境惡化是現在全球面臨的問題,因為環境的日益惡化,有了蝴蝶效應,自然環境在持續變壞。對于自然,我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與它和諧相處。環境和人類共生,破壞環境就等于破壞了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所以走進自然吧,豎起耳朵聽聽自然的聲音,聽它訴說它的美麗、它的苦難、它的哭聲。作者曾經問過一個優等生協會的女人“大雁是什么?”,可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大雁,作者鼓勵人們走進大自然,但絕不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他以此為一生的目標。
自然是一個寶庫,它無私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我們。如果連它都一無所知,那不就是忘了我們自己的源頭嗎?因為它是人類的搖籃。所以現在我們就可以對它為所欲為嗎?當然不是。自然是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適當開發的。為了讓城里的人們了解自然,政府修植物園、動物園,何嘗不好?但不如在它們的棲息地看著更好。
今年的7月、8月是災月。因為氣候的變化,北半球許多國家高溫、山火、暴雨不斷。高溫使冰川縮小、河流變淺;山火燒毀樹木,威脅家園;暴雨洪澇成災,人們遠離家園。不過這看起來似乎只是開始,而這一切的根源是氣候變暖,它也是環境問題之一。如果我們仔細傾聽自然,就會聽到:如果再這樣下去,估計《流浪地球》現實版的發生也不遠了。所以:保護自然,就是在保護人類,保護未來,保護一切。而這句話,大約是《沙鄉年鑒》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最中心的一句話。我們應該重視自然保護就像重視經濟發展一樣,美麗的自然不允許我們再去破壞了,不是嗎?這些應該是他希望我們去了解、去踐行的環保主義吧!
時間:2023-06-29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沙鄉年鑒》讀后感800字
- “我們當下的大而美的社會,像一個憂郁癥患者,為自己的經濟健康而憂愁,反而失去了維持健康的能力。”
- 06-29
- 圍城讀書感悟800字
- 你必定不認識我,但我必定認識你,你半生歲月被我覽得一清二楚;你半身糊涂讓我記憶猶新,你半生蹉跎不得不讓我對你說幾句。
- 06-29
- 《可愛的中國》讀后感700字
- 讀完《可愛的中國》,我的內心深有感觸。這本書是方志敏同志在獄中寫下的不朽篇章,他在獄中的生活艱險又痛苦
- 06-29
- 四世同堂讀書感悟600字
-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蕩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
- 06-27
- 《復活》讀書感悟600字
- 人有喜怒哀懼,豐富的情感變化,而人心最是多變了。這個假期,讀了《復活》一書,明白人心善變,惟愿真心永存。
- 06-27
- 安徒生童話讀書感悟500字
- 記憶中,《安徒生童話》是我小時候的寶貝。最初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那是媽媽給我買的早教機里每天重復的內容
- 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