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衣服的男孩讀后感800字
戰(zhàn)爭是人類文明的罪惡。文明已經(jīng)無力去替那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子祈禱,唯有不斷地回望過去,才能阻止那些恐懼與悲傷出現(xiàn)在屬于我們的未來。
——題記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名為《穿條紋衣服的男孩》的書。看完后,我的內(nèi)心不覺沉重起來,復雜的情緒混在一起,涌上心頭。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布魯諾的九歲孩子,因為納粹軍官父親的工作需要,和家人一起從柏林搬到了的新家。因為附近有沒有其他家庭,也沒有任何孩子跟布魯諾玩,孤獨的布魯諾在和發(fā)現(xiàn)這里不是用來度假的鄉(xiāng)下后,很快對那些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的人感興趣,而后布魯諾與鐵絲網(wǎng)另一邊的同歲小男孩希姆爾成為了朋友,偷偷地見面,在得知對方的父親失蹤后,布魯諾決定幫助他。他換上了一樣的條紋睡衣,一樣的條紋帽子,走向了死亡。
這本書很特別———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寫的。他將奧斯維辛理解為“一起出去”;認為姐姐是“無可救藥”的孩子;不知道父親是什么工作,只知道派給父親任務的是“炎首”……我們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單純的孩子,而在只有九歲的布魯諾眼里,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鐵絲網(wǎng)的那一邊的人們都穿著一身條紋睡衣,一頂條紋帽子。一開始他和姐姐還天真地認為這里只是鄉(xiāng)下的農(nóng)場,他們意識不到這是多么可怕的地方,不是樂園,不是度假的地方,而是集中營。在他的世界里,沒有種族之分,盡管姐姐告訴他相反的人和猶太人不能在一起玩,但是布魯諾不這么認為,他還是和猶太人成了朋友。從他局限的視角里,我們看到了猶太人大屠殺的一角。天真的口吻,揭露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
文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當布魯諾提出想要去希姆爾那看看時,希姆爾說:“但是,你和我們不是一邊的。”他們都是九歲的孩子,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布魯諾想要成為和父親一樣的好士兵,而希姆爾認為沒有好士兵,這樣的對比不禁讓人覺得心痛。希姆爾做錯了什么嗎?而像希姆爾一樣的,千千萬萬的猶太人做錯了什么嗎?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都會健康幸福地生活,因為有了戰(zhàn)爭,這里只有兇殘無情的士兵和千萬無辜無助的人,等著他們悲慘的未來。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史實資料,只是單純的兩個孩子的友情,以他們真誠的對話講述了一段黑暗的歷史。布魯諾的到來,讓希姆爾的眼睛不再那么無神。他們每天坐在一起聊天,和黑暗的時代形成了對比,也成了對人性的諷刺。“條紋睡衣”成了枷鎖,鐵絲網(wǎng)隔絕了世界。當兩個男孩緊緊地握著手,走向悲慘的結(jié)局時,布魯諾到最后都還單純地認為就是為了防雨,只留下家人感受深深的絕望,而集中營里還有更多的人在等待他們的結(jié)局,我的心在顫動,悲傷,無奈涌上心頭,想哭卻又哭不出來,只能在原地沉默。
我認為這是一本絕好的書,足以讓人看一遍震撼一遍:為兩個男孩的真誠的友誼,也為那個年代,那些人的罪行,戰(zhàn)爭的無情。我看到了以前那個時代的悲劇,但也正如書的最后一句話所說:“這樣的事情不會再重演,不會在現(xiàn)在的年代重演。”如果沒有戰(zhàn)爭,就沒有那么多人的一生走向不屬于他們的悲劇。
現(xiàn)在的和平年代值得珍惜,和平能給每一個渴望幸福的人美好的生活,我們也要努力為和平做出貢獻,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未來,愿世間再無戰(zhàn)爭。
時間:2023-04-29 作者:校園文學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網(wǎng) 關(guān)注:
讀后感推薦
-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讀后感800字
- 戰(zhàn)爭是人類文明的罪惡。文明已經(jīng)無力去替那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子祈禱,唯有不斷地回望過去
- 04-29
- 《默讀》讀后感500字
- 書中有這么一段話:“這個世界太復雜了,無數(shù)污濁的東西長久的沉積在地底下,像是無法自愈的沉疴。”
- 04-28
- 《文城》讀后感800字
- 《文城》是中國當代作家余華在2020年疫情時完結(jié)的作品,該書從構(gòu)思到完結(jié)總共花費了21年
-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