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獸醫的日常
——讀《萬物有靈且美》有感
《萬物有靈且美》是一本介紹動物的書,這是我剛剛接觸這本書時的想法。然而,本書作者卻是個獸醫。顯然,獸醫和作家是格格不入的兩個職業。吉米·哈利卻把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作為一名獸醫,他兢兢業業,恪守職業本心;作為作家,他的書籍成為了經典暢銷書,被各國文學愛好者所喜愛。為了了解這位作者,我翻開這本《萬物有靈且美》。
初讀時,我被第一篇《小羊的誕生》所吸引。這篇是關于吉米為一只母羊接生的故事。當讀到“真是太好了,我滿手都是粘液,這些玩意兒不沖掉連衣服都不能穿了”的時候,忍不住笑起來。當時吉米正為母羊接生,而幫忙的應先生卻一腳把水桶踢翻。在此之前,這位醉醺醺唱著歌的農夫已經把困倦不堪的吉米給折磨的不可開交。此時他唯一一個洗手的水桶又被打翻了,絕望和痛苦之情躍然于紙上。可他不僅沒有抱怨與計較,反而拿著自己打趣。我不禁也被他的這種樂觀精神吸引,便接著往下看去。
讀到《自大的農夫》一章,我狂笑不止。該篇介紹的是一位名叫皮克吉的農夫。然而,這位農夫卻十分自以為是。他總愛飆出一些專業詞語,盡管這些詞語全都不大正確。例如,他說他的小牛得了“三毛亞”,(其實是沙門氏菌病)最后卻發現是腸管壞死。正當我覺得這個農夫很“專業”時,他又作出把膠水當成打蟲藥給豬喂下的操作。皮克吉讓我印象深刻不僅是他的無知,更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皮克吉”式的人比比皆是。讓我不禁反思自己,要隨時保持謙虛。
當然,吉米的文筆并不只有歡樂,也有感動。《老馬芭蕉》是讓我忍不住潸然淚下的一篇優秀文章。這章介紹了一個已經垂暮的老馬——芭蕉。他是一匹傳統馱馬,與他的主人泰先生一起作為工業時代和傳統手藝的交界艱難的在約克郡求生。遺憾的是,他不幸得了破傷風,而當吉米發現時已回天乏術。最后的最后,當老馬將被安樂死時泰先生對芭蕉所說的這一段話,也是我所讀到的,最為動容的一段:
“老家伙,我在你背上騎了幾千英里,也和你聊了幾千句話。我想你一定知道我的每一個動作和我想說的每一句話。每次只要我說一個字,你就會照著我的意思去做。”
“他站起來:‘老板,我上工去了。’說完,他毅然的走出了馬廄。”
“我等了片刻,確定他已經走遠后,才扣下扳機。這聲槍響象征著哈蘭農莊最后一匹馬的結束,也象征著泰利福先生甜美生活的重點。”
我們的人生也何嘗不是如此,總有失去,總有遺憾,新的事物總會去取代我們過去的熱愛。但是,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無法選擇逃避,也無法選擇再來,唯有一切向前看去,才能找到新的自我,才能迎接更好的未來。
閱畢,我合上書本,久久冥思。《萬物有靈且美》是一本日記形式的散文,作者吉米幽默風趣的同時,有深度的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從點滴的生活中,發現了別樣的精彩,這,正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后所明白的,最為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