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最后通過的地方》觀后感1000字
人是萬物之精華,生命的存在因為靈魂的每一次穿透與離開而有所始,有所終。身體的每一部位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用每一寸記憶,每一段畫面,讓心與靈魂接觸得更近,卻偶然發(fā)現(xiàn)虛幻的現(xiàn)實大概只有靈魂了。
冰冷的軀體,因為靈魂被掏空,而失去了溫度;心跳的速率,真的可以證明生的存在嗎?也許在靈魂最后通過的地方,才是生命的證明吧!既然這樣,為什么在面臨新生與死亡的時候,我們無法用同一種態(tài)度去面對呢?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好笨,新生不就是代表新的希望,那是幸福的種子在萌芽,喜悅自然是人之常情。而死亡則是離開,一切存在的,與“他”有關(guān)的日子似乎在一刻都云淡風輕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生的開始呢:“他”的靈魂終于解脫了,擺脫了塵世的束縛,通往極樂世界。
我們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讓我不禁想起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看到,說:“亞馬孫地區(qū)Yanamani族人,先架上柴火哀哭著把尸體放在上面,在點火,燒成骨灰。然后,親友聚在一起,制作一大鍋香蕉湯,再把骨灰撒到湯里,分給全家族的老老少少喝下去。”因為他們認為“她雖然死了,但是仍然活在他們的心中。”這大概就是對死人的最高的尊敬吧。如果我們都能夠吧對死亡的畏懼轉(zhuǎn)變成一種從容的心態(tài)。認為死亡只是一件必然的事,也許這世上會更多一份瀟灑,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令人遺憾的事了,我們就會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就像史鐵生那樣“死是一件無須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面對死亡,我們常常聯(lián)系到靈魂。大腦大概是最容易與靈魂溝通的地方,它常常受著靈魂的控制,頭發(fā)則是最能反映生命歷程的,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歲月。對我們來說:黑發(fā)則是最有生命力的,白發(fā)則是青春已逝的象征,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和皺紋存在的意義是一樣的,那么殘酷,卻又那么令人憐惜。心應(yīng)該是人這一輩子活得最累的,它的使命就是跳動,沒有休息的命運。一旦停下來,它的人生意義似乎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應(yīng)當好好聆聽心里的聲音,而能幫助我們聽到心靈深處聲音的就是我們的耳朵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只耳朵,一只向著外面的世界,一只向著里面的世界,但平常只因外面太吵,使我們可能一輩子都聽不到里面的聲音。
有時候,我們走得太快,靈魂會趕不上的。因此我們應(yīng)該放慢行走的腳步。懂得用我們的眼睛去看兩旁的風景,潮漲潮落,午后陽光,小橋流水······手則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每天的正常生活基本上都是靠它們維持。劉墉說:手的故事,其實就是我們一生的故事——手抱著搖,被一手牽著手,走著走著走去另一個的身邊,抱著他,被他抱,抱出娃娃,又抱娃娃.”我不禁佩服劉墉的細膩,那是該經(jīng)過多長的歲月,才能得到的感悟啊!
鼻子則是我們靈魂最初也是我們最后通過的地方。當一個人逝去的時候。我們則靠他的鼻息來決定生死。沒有了呼吸,人又該如何度過呢,我不敢想象,那無息的世界,該是怎樣的寧靜,
靈魂最后通過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定奪,但每一個部位都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我們無法割舍誰,還能夠讓我們活得如此完美,讓我們珍惜它們吧!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的靈魂才可以伴著我們一生,從生到死。
時間:2025-05-28 作者:校園文學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網(wǎng) 關(guān)注:
讀后感推薦
- 小孩成群讀后感
- 今天,我讀完了《小孩成群》這一本書。這一本書中講述了很多很多的內(nèi)容,也使我學到了就很多很多的知識。
- 06-05
- 《海蒂》讀后感500字作文
- 讀了《小海蒂》這本書后,我知道小海蒂天真浪漫,心地善良。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而且又樂善好施,小小年紀卻有一種非常感人的魅力。
- 06-05
- 《一年級的小豆豆》讀后感
- 前一段,我讀了〈〈一年級的小豆豆〉〉,這本書中的小豆豆非常好玩。和同歲的我很像,調(diào)皮、可愛、膽子有些小。
- 06-05
- 《小水的除夕》讀后感
- 近日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小水的除夕》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小水,雖然生活在農(nóng)村但是卻生活的很開心,有許多的好朋友在他身邊
- 06-03
- 《虎娃金葉子》讀后感800字
- 有人愛看奇妙的科幻小說,有人愛看搞笑的校園小說,而我卻愛看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那本《虎娃愛金葉子》更讓我愛不釋手。
- 06-03
- 昆蟲記讀后感主題作文
-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的代表作,用了數(shù)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
- 06-03